大家好,我是福州驗車師公鹿。熱搜是一個快速反映社會時下最大問題的資訊。相信前段時間一則“二手車商生意慘淡考慮轉行”的熱搜資訊,在二手車行業(yè)及廣大社會面,激起了層層漣漪。
社會上之前普遍對二手車的看法都是,一進一出就一兩萬的差價,是一個簡單且暴利的行當。這當然有老一代二哥脖子掛大金鏈子留下的社會印象的一種映射。那真實的二手車行業(yè)現狀是如何呢?
作為驗車師的我,也是身處二手車行業(yè)的相關技術服務工種,日常接觸很多的車商,檢測業(yè)務也會隨著二手車行業(yè)的波動而起伏。可以說二手車從業(yè)者一種悲喜交加之感,由內心到喉嚨借熱搜之口噴薄而出,喜的是終于有人發(fā)聲了,把行業(yè)的痛楚悲傷進行了一次宣泄,讓更多人了解一個真實的情況。
今天我就淺談幾點,這個熱搜話題背后的原因:
1、行業(yè)的“人”之痛:這幾年房地產行業(yè)加上教培行業(yè)的調整,釋放了大量的勞動力,或因都帶有中介銷售的性質、或因屬于出行類目是生活服務項目,二手車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快速增長,蛋糕再大吃的人多了,也就都吃不飽了,加上口罩的影響,老百姓在消費上更加理性謹慎,大大降低了車輛流通交易的需求口,所以就出現了購車需求上僧多粥少的局面。
2、行業(yè)的“錢”之痛:房地產和股市釋放出來了很大一部分的投資資金,加上口罩影響,華僑大規(guī)?;爻穱鴥龋矌Щ貋砹舜罅康拈e錢。二手車在資本眼中是一種低風險高流通的投資屬性,都認為只要做好風控,入口端收車謹慎,出口端賣車薄利多銷,再差短期原價批發(fā)出去也能回籠資金。錢多了,人就不理性了,互相加價哄搶車源,造成不得不高價收車的惡性循環(huán),市場上資金都是需要付出1-2分的利息,入口成本高,出口需求量在降低,此消彼長間,很多車商的毛利都不夠支付利息,甚至庫存越多虧的越多,規(guī)模獲益的說法在二手車行業(yè)中未必行得通。
3、行業(yè)的“技”之痛:行業(yè)大部分從業(yè)者其實對車輛結構的認識都不充分,更別談對車輛車況的把握。且不要求達到驗車師的水平,起碼的結構件損傷排查的能力都還不具備,收車賣車都只關注價格而忽略了車況,時常出現收車打眼虧錢,賣車隱瞞瑕疵車況,退車賠款。雖然現在有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輔助,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,第三方無法24小時待命。
其實二手車行業(yè)還有其他更多的痛點,如網絡銷售平臺的廣告費、二手車金融的政策調整、車輛整備成本、新車銷售政策的變化等等,那這么多問題和難點,車商真的需要轉化嗎?其實從我個人的觀點是: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,360行有哪個容易的?遇到問題難點,更多的要調整和轉化。我覺得未來二手車行業(yè)會出現以下的形式:
1、企業(yè)化:團隊作戰(zhàn),企業(yè)模塊化運營,檢測、采購、整備、銷售、財務等細分清楚,術業(yè)有專攻,各司其職緊密合作,所向披靡,五根手指握緊了就是拳頭,打出去才有利。
2、透明化:一車一況一價,什么車況對應什么價格,把車況做透明,才會有口碑繼而有品牌,終得市場。
3、品類化:或以車輛品牌專營做分類如寶馬專營、標致專營、大眾專營等;或以車型專營做分類如SUV專營、旅行車專營等,或以車系專營做分類如法系車、日系車、德系車等。
總而言之,當腳下這條路難走的時候,不是放棄或者原地踏步,不如換個思維,找另外一條通往羅馬的路。